摘 要

渗出性胸腔积液易形成包裹或被分割成多个小房,致抽液或引流困难,治疗时间延长,导致胸膜肥厚、肋间隙变窄或胸廓畸形,造成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,影响病情的预后,给患 者带来痛苦。我科于2005年1月~2006年8月对包裹性胸腔积液的患者,行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和激素,疗效满意,现报告如下。
一、一般资料
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收治中等量以上包裹性胸腔积液住院患者72例,其中男45例,女27例;年龄18-68岁,平均35.66岁;病程4~51d,平均14.7d。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4例、肺癌胸膜转移20例、恶性间皮瘤6例、脓胸2例,均行B超检査提示胸腔积液且内有纤维索条或纤维分隔形成。随机分为常规组39例,男24例,女15例;治疗组33例,男21例,女12例;两组在年龄、性别、病程、注药前胸水量、胸膜肥厚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
二、治疗方法
所有患者均给予加强对症支持治疗,结核性胸腔积液者予以正规抗痨治疗,恶性间皮瘤及肺癌胸膜转移患者均行抗肿瘤治疗,脓胸者予以抗炎治疗。全部病例术前B超定位, 并了解粘连情况。
常规组:常规胸腔穿刺抽液(每周2-3次, 初次<600ml),后注入生理盐水10ml+地塞米松5mg;治疗组:在穿刺点做0.2cm切口,一次性使用留置引流导管刺入胸膜腔,退出针芯,调整引流管位置并固定,再接入引流袋,排放胸水后,胸膜腔内灌注生理盐水10ml+尿激酶20万单位+地塞米松5mg,夹管24小时,再放开引流,根据需要可重复灌注尿激酶和激素,总疗程7天。
三、疗效判定
复查胸腔B超,观察胸液变化、测量胸膜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。
①显效:胸水完全或明显吸收,无胸膜肥厚粘连;
②有效:胸水完全或明显吸收,胸膜肥厚粘连;
③无效:胸水无明 显吸收,胸膜肥厚粘连。
四、统计学处理
釆用卡方检验,P<0.05有统计学差异,P<0.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。
表1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
| 组别 | 例数 | 显效 | 有效 | 无效 | 总有效率 |
| 常规组 | 37 | 2 | 23 | 12 | 67% |
| 治疗组 | 35 | 12# | 19 | 4 | 88%# |
注:与常规组组比较# P<0.05.

▲邦可通 AⅠ型
绽彩致力于: 超声穿刺、介入、消融、感控、打印套件、胃肠超声造影剂
全国合作热线
400-168-3618
